能源知识
k8凯发官网入口,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向绿色发展要效益
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形成“绿电—产业—碳汇”的价值闭环,构建绿色大用户精准招引模式;优化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广路径……围绕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董事长卢铁忠就推动核电纳入绿电绿证体系、“走出去”、人工智能发展等方面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他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聚焦推动核电纳入绿电绿证体系、核电厂址周边高用能产业布局等话题。
绿电绿证作为认定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的重要凭证,在引导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推进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绿证核发已经实现可再生能源全覆盖,核电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绿色低碳电力,尚未被纳入绿电绿证体系。
“将核电纳入绿电绿证体系是实现能源消费侧和供给侧协同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k8凯发官网入口,”卢铁忠表示,目前我国核能发电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装机和发电占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能进一步明确核电在绿电绿证市场的定位,保障核电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同时满足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需求。
此外,我国核电厂址周边高用能产业布局较少,尚未充分实现核电厂址与高用能产业规划的有效协同。目前核能在供暖、供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相比,核电具有近零碳排放、供应稳定、运行寿命长、热力工质参数范围广等优势。
卢铁忠建议,在“十五五”规划中做好核电厂址周边部署高用能产业的顶层设计,促进高用能企业在规划上与核电厂址统筹配置,并出台鼓励高用能产业使用核能的政策方案。同时对于待核准核电厂址,按照核电和高用能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做好统筹规划安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核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卢铁忠介绍,中国核电事业从秦山核电站起步,到如今自主设计研发的“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堆,再到四代核电等相关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核电技术走在全球前列。
中国核电作为国内核能发展的中坚力量,全面贯彻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近日发布公告,拟增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可控核聚变是目前认知中的终极能源,中国核电要在未来能源——聚变堆上做出尝试。按照目前的规划,预计21世纪50年代左右能够实现发电。”卢铁忠说。
展望未来,卢铁忠介绍,将大力推动以核电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化业务推广。去年,中国核电发布了“八方核护”核电技术服务品牌,已与巴基斯坦、阿根廷、法国等国开展合作,目前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对我国核电技术能力表现出浓厚兴趣,正在积极洽谈合作事宜。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而电力的尽头是核动力。”卢铁忠说,今后就是和核能的发展问题,这两个领域相辅相成。无论是核能给算力提供清洁能源支撑,还是算力给核能提供管理经营上的效能提升,这是双方共赢的过程。
近年来,中国核电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据了解,中国核电旗下运行研究院、中核武汉前期自主研发的“核智·龙灵”和“核睿思语”大语言模型都已接入DeepSeek,在数据分析、k8凯发官网入口,智能回答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提升40%至50%。
谈及人形的应用,卢铁忠表示,什么形态并不重要,关键要解决核电厂的需求。目前,中国核电已在日常机组巡检、海水隧道清淤、水下检修等方面应用智能机器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应用场景。
此外,目前中国核电在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k8凯发官网入口,燃料组件等关键设备的运维保障方面采用了大量自主研发的特种机器人产品。中核武汉正在筹划设立核行业机器人专业化平台。
“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发展,能够真正让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体现在核电经营的效益和安全上。”卢铁忠说。
“只要是跟、环保息息相关的问题,我都会多留心、多调研、多想办法推动解决。今年全国两会,我重点关注分布式电源高质量发展、有序发展等方面的话题。”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李寅在接受上海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我国分布式电源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都有不同程度地调整和完善。
李寅调研发现,分散式风电的发展仍不及行业预期,除了受资源开发成本高制约没能形成规模效应外,主要原因还有两个方面。我国风电起步于“三北”风资源集中地区,国内大型发电企业习惯于通过大规模投资进行集中式风电开发,对投资规模小、成本效益相对较低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积极性不高,且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来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审批程序沿用了集中式风电项目开发的核准制审批流程和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分散式风电项目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更适用于备案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效率低下,同时带来人为增加前期项目开发成本等问题。”李寅说。
在他看来,发展分布式电源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李寅围绕简化审批流程与用地政策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开发试点,强化电网接入保障,破解消纳瓶颈、强化调节能力建设等方面,对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广路径及优化方式提出建议。
具体而言,在工业园区、港口、矿区、大工业用户、农业设施生产用户等地域开展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探索“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和“隔墙售电”模式,允许分布式能源通过专线向邻近用户供电,突破“统一用电红线”限制,扩大消纳范围。
“重点支持低风速、轻量化、大容量风机研发,提升低风速地带风电经济性,推动‘风电+储能’一体化设计,缓解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李寅建议。
“新能源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结合黑龙江的能源资源——风、光、生物秸秆等资源,已在全省布局,我们非常有信心打造出千亿级的新能源和环保产业集群。”李寅说。
“今年全国两会,我的关注点还是围绕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集团首席科学家兼科技委主任彭寿在接受上海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大科学装置作为前沿性、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承载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打通“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创新闭环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布局建设、在建和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量超70个,在数量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这些大科学装置在应用领域有很大的作用k8凯发官网入口,,建议各行业的新型支柱和大科学装置结合起来,提高效能,既要激发‘从0到1’的原始创新活力,也要搭建‘从1到10’的成果转化路径。”彭寿认为,依托现有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行业专用平台是解决路径之一。
如何充分激发大科学装置创新效能?彭寿认为,可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大科学装置创新集群,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等协同联动。
目前,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等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加速落成,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彭寿建议,积极探索设立大科学装置产业联合基金,创新多元化经费支持方式,重点支持专用线站建设、数据平台开发及中试基地打造。
如何利用绿色环保创新材料改造“老房子”、建设“好房子”?这是彭寿关注的另一个话题。
针对我国建材生产和建筑应用中时有发生的一些问题,彭寿认为,要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的研发与应用。从平台、项目、标准规范等方面进一步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制造—下游应用”的可持续生态体系,是“好材料支撑好房子建设”的发展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彭寿表示,绿色低碳至关重要,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升级离不开绿色高效的材料。在建材、化工等领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壮大发展的基石。
如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彭寿建议,加快实施水泥等重点排放行业的碳排放双控,统筹建立重点行业管理清单,以碳排放总量为约束;加快开展基础产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加速开展重点细分领域产品的碳足迹分级评定和管理;持续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构建共建共担共享的碳交易工作格局。
“对于‘零碳工厂’,我认为,只有打出碳双控、碳评价、碳足迹的‘组合拳’,鼓励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推行CCUS等碳汇项目,围绕‘原料—材料—制造—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碳足迹追踪和低碳管理,才能使我国的产品未来更好走向世界。”彭寿说。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我产业如何破解“内卷式”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挑战,应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电网架构为支撑、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就此,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相关建议。
作为全产业高地,江苏光伏组件产量占全国近40%,江苏盐城的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近30%。张乃文调研发现,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以资源聚产业”的竞争模式,加剧了区域间同质化布局风险。
“破解行业内卷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张乃文提出系统性破局方案,以全产业链协同重构竞争优势,鼓励装备制造、基础材料、施工及电力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在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他建议,在新能源重点城市布局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创新中心,以技术产品的加速迭代保持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须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张乃文建议,建立行业监测预警机制,合理引导产能建设和释放,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资源向高效产能集中。
新能源消纳问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张乃文建议,以电网架构为支撑,保障多层级绿电就地消纳。他提出,加快编制《沿海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园区绿电接网消纳方案》,推动园区及周边风电、光伏就近接入主供变电站,构建清洁能源高比例供应体系。
“电网架构升级是绿电消纳的关键支撑。”张乃文说,应优先向新型电力系统园区倾斜,鼓励电网设备智能化升级项目,优化中低压配电自动化终端布点,推动电网量测向分布式源荷储延伸,构建数智化韧性示范园区电网。
他还建议,完善绿电、绿证服务体系,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定向招引绿电需求大的企业和产业向试点园区集聚,形成“绿电—产业—碳汇”的价值闭环,构建绿色大用户精准招引模式。
“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碳排放约占全国工业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在张乃文看来,零碳产业园和海上能源岛是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场景。他建议,出台政策支持地方建设零碳产业园,推动海上风光绿电集中汇流后在园区优先消纳。同时,加快构建绿电物理溯源和碳足迹认证系统,在重点园区实现绿电可溯源、碳汇可计量、供需可协同,助力企业有效应对欧美绿色贸易壁垒。
此外,支持沿海地区探索建设集成风电、光伏、氢能等多种资源的“海上能源岛”,推进海上风光同场、风电制氢、海水淡化、海洋牧场及多技术等场景应用。
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张乃文建议,将盐城等东部沿海新能源富集城市纳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或参照管理。利用新能源与海洋冷能资源,布局建设海洋算力中心集群,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匹配、深度融合,为全国探索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也需要跨行业、跨区域的深度融合。”张乃文表示,唯有构建起技术领先、韧性充足、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才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把握主动权。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徐延铭主要关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新能源产业发展等话题。
谈到行业的机遇,徐延铭说:“AI大模型的技术进步,催生出AI眼镜、AI手表、AI玩具等创新性的硬件载体,加快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和普及,也将进一步加速了AI数据中心的投资和建设,这些发展趋势为产业打开了更多的下游应用场景。”
AI、机器人等应用场景的拓展,对锂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延铭称,随着技术创新加速突破k8凯发官网入口,,锂向着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倍率性能、更长循环寿命、更高安全性等方向发展,助推了固态电池、超高能量密度正极、硅负极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
徐延铭介绍,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工作,在、新型锂离子正极活性材料等新技术领域,均有研发项目积极跟进。同时,公司也在供应链方面做好前期布局,保障公司技术的前沿性、独特性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
锂电池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产业链各环节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国锂电企业加速出海,出口额、海外投资额等方面均创下新高,与海外产业链建立了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当前,海外企业频繁联手在境外设立“专利池”,对中国锂电池企业发起“诉讼要挟”。徐延铭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我国专利审查结果国际互认,助力国内企业快速完成全球专利布局。同时,相关部门与企业进行协同,采取措施应对国际壁垒,推动设立海外产业园区等。
徐延铭认为,国内锂电企业要着力打造自身差异化竞争能力,避免同质化竞争。一是业务差异化,找准定位,做更加契合自身技术优势的细分领域;二是产品差异化,加大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高锂、钴等关键材料回收率;三是地域差异化,通过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方式k8凯发官网入口,,在海外市场布局本地化产能。
针对国内锂电企业持续多年的“专利战”问题,徐延铭建议,相关主管单位加强引导,在保护创新的同时,保障产业内企业的主要精力和资源用在创新发展、提升品质和效率上。